南京国环助力茅台打造乡村振兴生态样板——"红缨子高粱丰收季"活动纪实
2025-08-21

8月4日,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贵州茅台)举办“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仁怀特色会场暨乙巳年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活动,吸引了2000余名嘉宾共襄盛举。南京国环作为贵州茅台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及有机领域权威机构,受邀参与这场致敬三农的生态盛宴活动通过归仓仪式、市集展览、四大主题展区及非遗文化体验等,全景展现50万亩有机高粱基地的丰收画卷。

                         图片1_副本.jpg

二十年深耕:从荒坡到绿洲

走进仁怀市长岗镇茅坡村,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成片高粱地。而多年前,这里是典型的石漠化山区。在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贵州茅台联合南京国环等机构,打造“公司+政府+平台公司+合作社+农户”有机基地管理模式,将这片贫瘠土地打造成了有机高粱示范基地,让荒山变为孕育有机产业的金色沃土。

2001年,南京国环率先对仁怀市的高大坪乡喜头镇大坝镇9个乡镇的“茅台酒用高粱基地”进行有机认证,认证面积10万亩,产量1.5万吨。经过20多年的努力和发展,2025年仁怀市有机基地的认证面积已达50万亩,有机高粱种植面积27万多亩,形成全国最大的有机高粱生产基地。

通过品种改良与科学种植,有机高粱亩产从150公斤增至250公斤,收购价从2元/公斤跃升至11.2元/公斤。2024年基地总产值达18亿元,带动5万户农户年均增收1.7万元,其中8000户实现脱贫,书写了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

                         图片8_副本.jpg

ESG实践:从企业责任到行业标杆

在南京国环等专业机构的指导下茅台将ESG理念深度融入全产业链采用"高粱-绿肥"的轮作模式和实施“高粱-酒糟-有机肥”的农业循环体系,有效提升了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通过建立酿酒副产物100%循环利用体系,2024年处理酒糟30万吨,产出有机肥12万吨、发酵饲料2万吨、生物质沼气1000万立方米,既实现资源高效转化,又消纳畜禽粪污持续改善赤水河流域水质。与此同时,推行"订单种植+保价收购"机制,以高于市场价56%的保护价(11.2元/公斤)带动20万农户增收,累计投入超18亿元完善农资补贴、保险等扶持体系,在黔北建成100万亩有机高粱基地,覆盖72个乡镇482个村落。

2025年7月,贵州茅台MSCI(明晟)ESG评级由BBB上调至A成为中国白酒行业首家获评A级的企业,进入国际认证的可持续领先行列,这也意味着茅台在行业内已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可持续管理体系,正成为中国企业ESG实践转向ESG引领的标杆。正是南京国环等单位与茅台一起的长期坚持,让茅台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同,形成持续、潜移默化地品牌资产积累,为绿色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将“大品牌和大担当”的社会责任写在这片土地上。

未来发展: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活动现场,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强调,一粒红粮是茅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通过一粒种子作为纽带,茅台正凝聚政府、企业、农户等多方力量,共同守护这粒种子的全生命周期,致力于为消费者、股东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作为茅台的优秀供应合作伙伴,南京国环始终秉持“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理念,持续强化自身专业能力。2022年来,南京国环紧跟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聚焦农产品领域,扎实开展种植业减排固碳、推进农业绿色低碳研究与农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先后成功颁发全国首批零碳农产品认证证书、茶叶碳足迹标识认证证书;支撑江苏省完成首张农业碳票交易。截至目前,南京国环已为茅台供应商发放零碳证书137张,并计划进一步深化双方在ESG领域的合作。

作为为有机茅台酒质量控制和技术服务的资深专家,南京国环高级顾问肖兴基参加了活动。他说:“过去25年里,我曾先后近40次来到仁怀,不仅见证了茅台从年生产规模、销售额和总资产分别从2001年的0.5万吨、16亿元和20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5.5万吨、1741亿元和17000亿元的巨大变化, 也见证了茅台的有机高粱基地建设从10万亩扩展到100万亩,有机基地环境质量全面向“绿”提升,农民通过种植有机高粱实现收入增加,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未来,南京国环将继续深化与茅台合作,为茅台的高质量绿色发展和茅台基地的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