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酒类龙头企业 发展有机高粱产业
(记者 梁庆华 邱德生)贵州省习水县以茅台酒集团为龙头,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有机高粱等茅台酒用有机原料的生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该县有机高粱的年收储量达14,600吨,种植面积达81,416亩,每亩增收400~500元。
专职部门保障基地的建设
为抓好该县有机高粱基地建设,习水县委、县政府按照“依托茅台酒集团,建设高粱基地,打造国酒航母”的要求,成立了茅台酒有机原料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春耕生产领导小组和双抢工作督查组,制定了有机高粱生产考核奖惩办法,调整充实了习水县高粱(红粮)产业化经营办公室。这些措施的出台,有效加强了茅台酒有机原料生产的领导,加快了茅台酒有机原料基地建设的步伐。
为提高农民种植高粱的积极性,习水县对高粱生产实行订单种植、合同收购,在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的基础上,实行随行就市。根据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的要求,结合该县的实际情况,习水县制订了高粱收购的最低保护价格为,提高了农户种植高粱的积极性;去年,全县共签订有机高粱生产合同37222份,占种植户的100%。合同的签订,让种植户吃下了定心丸,保护了种植户的利益。
为提高有机高粱的生产效益,根据全县高粱种植季节、种植模式、海拔高度、土壤、气候、环境条件的不同情况,习水县高粱产业化经营办公室专门下发了通知,要求各乡镇以搞好病虫防治为主的田间管理工作,做到及时防虫治病,适时匀苗,定苗除草、施肥、收割。
习水县有关部门积极兴建有机高粱示范点,加快了有机高粱基地的建设步伐。去年,该县、乡镇、村各级共办有机高粱示范点371个,其中:3000亩以上99个,100亩以上272个,全县各级示范点总面积33453亩。示范点的有机高粱在大旱灾的严重影响下,平均单产仍达到
为了促进茅台酒有机原料示范园区的建设,该县规划2500余亩土地,用于兴建温水大水村、习酒大湾村、二里星光村三个示范园区,修建了耕作道路、水粪池、标示牌,并安装了杀虫灯电杆。
科学措施促进有机高粱生产
为了提高有机高粱的产量和质量,习水县有关部门采取了多项科学措施。
要建好有机高粱基地,种子的选用十分关键。为此,习水县狠抓良种推广工作,提高了良种普及率。去年,该县共调运良种
为提高有机高粱生产水平,习水县举办了有机高粱种植技术培训班,对有机高粱种植区域的农户进行了技术培训,去年共培训27656人次。同时,该县还组织各乡镇分管领导、农技站长、粮油公司经理、村有机生产记录员参加培训,参培人数达241人次。另外,该县组织乡镇农技站长和部分粮油公司经理,参加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举办的有机食品培训班。
为规范茅台酒有机高粱的种植、提高科技含量,该县的做法是:麦套高粱面积一律实行五尺开箱“四套三”,继续推广营养球养块育苗移载,严格行、窝距、确保合理密植。
在有机高粱的生产过程中,习水县农技部门积极推广有机高粱专用肥的施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二能提高高粱的品质;三能减少施肥次数、节约劳力;四能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透性;五能杀死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减少病害;六能提高高粱的抗逆能力,促使高粱青秆成熟。
有机食品原料的生产,有着严格的标准要求,必须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进行。习水县十分重视有机原料基地的检查认证工作,邀请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的专家,对该县有机产高粱、小麦基地进行检查、认证。经专家检查、OFDC颁证委员会审查批准,该县已获得有机认证的基地达20个,地块1298个,面积为203563.5亩。
有力措施保障有机高粱的收购
为做好茅台酒有机高粱、小麦收购工作应,应严格按照有机原料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加强对有机高粱、小麦的收、储、运、销等各个环节的追踪管理,严格按照“一干二净三饱满”的质量标准,做到质量标准统一、价格统一、仓储保管措施统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习水县政府从粮食、工商、公安、质监、物资等部门抽调人员,组建了茅台酒有机原料收储管理执法队,依法维护了茅台酒有机高粱、小麦收购秩序,确保了全县有机高粱、小麦收储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使该县有机高粱、小麦收储存粮量稳步提高。去年,该县收购有机高粱达到14600吨,高粱枝产量900万斤。有机小麦储备量达到21000余吨。从事茅台酒有机原料收储的共有17个公司。
当然,习水县有机高粱生产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下一步,该县有关部门计划从良种繁育、技术培训、订单种植和收购等方面,继续扶持有机高粱产业的发展。
(转自 《中国食品报》)